读《孙子兵法》有感1000字

时间:2019-04-22 10:27:33 | 作者:投稿

解读谋攻——读《孙子兵法》有感1000字:

这个篇章里面主要讲的是战争原则的问题。

开头直接点明,打仗的最终目的不是消灭对方,而是使对方屈服。从这个角度看,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只是战争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克劳塞维茨在他的著作《战争论》中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为了政治目的进行的。毛泽东同志对这句话进行了延伸,他在《论持久战》中说到“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若身处其中就不要儿戏化,是关乎你死我活的问题。既然消灭对方不是目的,就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在达到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保全这些力量,毕竟有些东西没有了就是没有了,一颗头颅落地了,不会像韭菜一样再长出来,战争是残酷的,资源是宝贵的。那么,什么时候该保全,什么时候又不能保全呢。秦赵长平之战的几十万俘虏能不能保全,该不该保全?解放战争时期的傅作义军团又是怎么起义的呢?

接着讲了有关战争的谋略、外交、交战、攻城之间的问题。谋略和外交是为了避免其后的交战与攻城。因为战争的残酷性、不可控性,一般都尽力避免直接作战。关于谋略和外交,可参考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时代秦国与六国的关系,也可参考新中国建国后与周边国家间的对抗与交锋,还可参考几年前的南海风云以及普京的一些对外军事政策(中东、克什米尔、土耳其以及最近的委内瑞拉)。

谋攻——读《孙子兵法》有感1000字.jpg

此外,还谈到了上下级的关系问题。好的领导人和将领对一个组织的兴衰荣辱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李云龙式的领导人能给一个群体注入某种灵魂,养成某种属性,使群体里面的个体间互相影响,又形成了群体独有的气质。所谓“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又者“上级动动嘴,下级跑断腿”,都能突显出一个领导人对一个群体的意义。最忌讳的是不懂装懂的指挥,使得下级既惑且疑,最终“乱军引胜”。读后感·对此,有一句古话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华为的任正非也说“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叫炮火”,听得见炮火的人必然是离战场最近的人,也必然是最先掌握战场形式的人,要把相应的指挥权让渡给他们。

接着作者提出了预测战争胜负的五个参考点:是否知道什么时候能打,什么时候不能打;是否知道兵力多寡情况下的用兵方法;上下是否一心;作战有无准备;是否懂得将权力授给下级单位。可以参考延安保卫战时双方的决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知己知彼(要重视情报与保密工作)。作者: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