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吉诗词》读后感1500字

时间:2020-01-21 22:10:11 | 作者:投稿

宋振吉先生的诗词,仅仅见过五十来首,这是他全部的百分之一还是百分之零点一,我不知道。但每读到一首,总是想起“美产生诗,诗给人美”之类的话。古、顺、达、厚的特点明显,书写着他的多彩人生。

古。是那点淡淡古味,来自于遣词造句的文言化。所谓文言,即语言的凝缩和用语的凝固。宋先生诗中单字成词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暮羽”,傍晚时的小鸟;“疏林”,稀疏的村林;“留稚”,留守的儿童,等等。这样一个字代表一个词,两个字组成了名词性偏正词组,比纯名词包含的信息量要大的多。这是宋先生语言的凝缩,凝炼。用语的凝固,是说用语的固化,讲究无一字无来历。都是老祖先用过的。如“恁人买醉不知还”,“羲和故步临冬至,未尽轻寒雪已柔”。这其中的“故步”、“凭人”、“买醉”、“未尽”,都在古诗中有出处。这样就酝酿了那些古味道。

顺。随园诗话是不主张用顺字赞扬诗句的,那是从声调的抑扬顿挫和语序的非白话要求角度来说的。我是个连说话都结巴的人,对顺字有种天生的敬仰,非常崇拜宋先生诗句的顺畅,率性。像小河流水,像骏马奔腾,发出的声音让人舒服。反之,半文半白,点缀生僻字,自造怪词,凑韵凑律,不恰当的比喻,生硬的通感,都会造成诗句的别扭、卡顿、艰涩。这些毛病,宋都没有。他已经早跨越了像我这样的调字凑韵阶段,也越过了小心翼翼、循规蹈矩阶段,已經是句随意来、意随心走的境界。他可能心生感触,七步成诗已是常事。你大声读“南望春风无晓信,撩人频看柳梢头”,“冬至时节飞冷雨,耽搁四序怨天君”,“蜗居小院种瓜菜,高处焉知低处悠”,不由得让你摇头晃脑。宋先生诗句的顺畅,已经有了魔性。

《振吉诗词》.jpg

达。即意达,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不泥古套古。有人把自己写成了李清照,把自己写成了陶渊明,写的诗放在古诗集中,別人分不清真伪。这种诗词,毫无真意,没有出路。你看他“檐角迷离染晚晖”写法尊寺,“惊看北岸现新藜”写太平沟,“近岁偏逢农货贱”写农民,“翁妪孤娃苦打撑”写留守,都能看到他的乡土信息和时代信息。能让人知道这是个与农业农村农民有血肉联系的。能把自己的特点写出来,能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看似简单,实则没那么容易。看一些所谓的诗,词不达意,言不由衷大有人在。

厚。即立意厚重,诗味醇厚,生活气息浓厚。宋先生的立意,厚重到能让人看到他身上有“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的烙印。比如写三农,和老一辈农民一样,眼光深沉。读后感www.wazuowen.com对城镇化有些不甚理解,疑问很多。用“壤地粮园棘早生”拷问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在哪;用“阶台茅顶堪谁扫”质疑父母在不远游的母慈子孝在哪;用“粜尽因赊市里房”讨论领袖的农业是基础还算不算;甚至用“多少醇浓年味去,春联冷寂映灯红”在提醒,农耕衰败,社会的韧性,承担灾难的汪洋大海在哪,和平年代城市繁华,战争停水停电呢?

诗味醇,没有金玉其外的华丽词句,却有天资聪慧的美丽端庄。诗化的语言,魅力无穷。有赋的铺陈,“卅载屋旁立耸楼,仰看危阁说还休。蜗居小院种瓜菜,高处焉知低处悠。”没一点直白,没一句口号,就是婉婉道来。有比的技巧,“几番拿捏盼谁怜,暑热凄寒早惘然。已是浑身多褶皱,此时哪惧滚油煎。”拿饺子说事,比喻暗示的什么,你懂得。有兴的手法,“酒望霓虹香曲暖,恁人买醉不知还。往来多是官商客,那见农夫有此闲。”前两句的描写,为后两句的感慨做了舒服的铺垫。赋、比、兴,是宋先生的拿手好戏。

生活气息浓厚。宋先生心地善良,所以看到的世界也善良;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观察到的都是美的事物。所以他的文笔,涉及面广。“羲和故步临冬至”写时令,“语低声,嘱低声”写送別,“也余灿烂满天红”写夕阳,“闲吟假赋七八句,拼凑歪诗四五篇”写诗心。写得最多的还是他那恬淡的心态和欢乐潇洒生活。宋先生已经到了“一生精力尽于诗”的地步,像这个水平,应该语不惊人誓不休,向千古名句冲击才是。

期待宋先生创造自己的经典。作者:孙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