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1500字

时间:2020-05-28 18:36:50 | 作者:投稿

《乌合之众》读后感1500字!

法国作家勒庞是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乌合之众》是这个领域的奠基之作,当我翻开它时,仿佛窥见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群体行为的秘密,当个人集聚成群体后,出现的感性、盲目、低智商化、情绪化、极端化等一系列特点,极大颠覆了当时人们的研究认知。

《乌合之众》成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群体心理研究。整本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洞察和远见,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虽然有人指责勒庞的研究不够严谨,缺乏严密的学术论证,也有人觉得,勒庞对群众的态度过于悲观等等。但此后发生的很多历史事件,却都一一印证了勒庞在这本书里关于“群体心理”的研究。

从1789年巴士底狱的陷落,到1991年苏共的瓦解,在拥有现代特性的国家发生的所有政权灭亡中没有一场不是群众运动所导致的后果:1793年,是巴黎的暴民杀死了欧陆最强大君主路易十六;1848年,此起彼伏的群体暴动掀翻了欧洲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1917年,是一个刚开始才几百人参加的小型游行迫使拥有百万军队的俄国沙皇走投无路,最终全家被处死;1918年,不到一千名的落魄水兵在一夜之间就推翻了赫赫威武的德意志帝国皇帝;1956年,几名学生的当街演讲就毁灭了匈牙利罗格的独裁统治……

一次次的群众运动,一场场的街头抗争,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封建王权和宗教神权,不论失去民心的暴政,还是创造辉煌的明君,都覆灭在群体崛起时代的滚滚车轮下。

当许许多多的个体,汇集成一个群体后,人们的智力经过叠加总和,会变得更聪明吗?勒庞认为恰好相反,群体的智力低于个体智力平均水平,群体的思维经常是非理性、简单化、缺乏常识和逻辑的,同时,由于整体的智力下降,读后感www.wazuowen.com群体特别易于被暗示所误导,相信并传播荒诞不经的谣言,接受稀奇古怪的理念;另一方面,个体不敢想、不敢做的事,当融入群体时,很容易变得自信心爆棚,敢想敢干,横冲直撞,之所以这样,一是因为人多力量大,二是因为群体普遍存在“法不责众”的心理,极大削减了个体对被惩罚的恐惧。

但是群体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道德批判去评价好坏,一个被动员起来的群体,前一刻可能还在为争抢一个名号进行血腥的厮杀,后一刻可能就会为保护一个孩子的生命而无私奉献,所以,群体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它的特点只是易于被引导和操控,而且它行动的后果是威力巨大的。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群体的领袖要把群体带向何方。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当人们置身于信息海洋,各种信息唾手可得,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我们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和接受者,自由的、通畅的网络环境既带来了言论、思想的自由,也容易滋生事端。譬如,很多新闻事件在网上曝光后,经过一些无良媒体和有心之人的造谣和传谣,大批网民盲目的推波助澜,让事实在重重迷雾中面目全非,给社会带来极不稳定的因素。凡此种种,无不再一次印证了勒庞提出的群体理论。

如何在舆论纷扰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答案也许就蕴藏在批判性思维之中。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与客观思维,是一种对他人的观点与思维进行质疑与评估并判断其对错的方式,这种思维可以避免犯“轻信盲从”与“自以为是”的错误。简言之,就是能够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而不再轻易被情绪所控制。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探索性的问题,检验各种论点和论据,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

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应保持理智,持守开放与学习的意志,既不盲从于权威与大众,也不盲从自己,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理性地批判和接受观点、采取行动,时刻警惕避免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也许就能朝着自由、民主、文明的理想社会迈进一步,一如陈寅恪在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中所写:“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