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人生》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0-06-18 16:32:59 | 作者:投稿

《自定义人生》读后感1000字!

你的人生需要用提问来定义,而不是答案。

作者:荀白羽

好为人师是我们的天性,因为给答案本身通常会带来正反馈,这种反馈既来自提建议所内含的权力感,又可以从对方的感激当中获得,如果恰好对方的问题被解决了,我们的快乐会更多。

我们大脑喜欢这种正反馈。因此,习惯于给答案,会自然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这种目标和我们的能力相关,比如有人专门讲如何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这确实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是,如果陷入给答案的习惯之中,我们就容易变成“单向度的人”,别人一说什么,你的第一反应就是,我来告诉你,这件应该这么做,BLABLA。

这种习惯于给答案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多喝热水”,你懂的。我们姑且称这种习惯叫“答案思维”——答案当然是需要的,问题总要解决,可是解决的方式与途径不同,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在家庭对话中,妻子说自己这几天睡不好,丈夫说天热正常,妻子又说孩子上学淘气,丈夫又说小孩子都这样,大点就好了——这个妻子该多崩溃啊。听见了你的话,可是没有听进去。如果你问对方有没有在听,对方还会生气,不听我怎么回应你啊。

这可以算是“答案思维”的一种表现,即不善于倾听。那要怎么破呢?提问。

这也是我读《自定义人生》得到的一大启发。提问,表露出来的是一种真正的关心,也就是想进一步探知对方的感受与需求。这种关心会自然地带来一种友好的对话氛围,对方大概率会回应你,为什么她这几天睡不好,为什么她说孩子上学淘气。

而对于真正的答案,其实我们可以一起探讨。换句话说,我们一起来定义答案。这种提问,不仅可用在与他者的谈话中,也可用于自处。

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会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去上课、听书,或者找人倾诉。这也是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可能别人会给我们答案,我们也会自己得出结论,但是这些答案或结论是否适合我们,就需要慎重思考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向自己提问,而且是以教练的方式来提问。

教练提问往往会提前考虑对方可能的反应,以及这个问题能不能真正地启发对方,我想,作为个体,这个思维方式也是值得借鉴的。我们不必用问题把自己逼死,也不必问一个根本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自定义人生》当中有很多有用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教练方法与工具,并且经过了大量案例的验证;支撑这些问题的,则是心理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的研究成果。

换个角度讲,这些用来自我启发的问题,或许也可算一种“答案”。但是它背后的“提问思维”则意味着对更多可能性的兴趣、对复杂系统的敬畏,以及探索发现的勇气。

你的人生需要用提问来定义,而不是答案。